锅炉的汽水系统流程是怎样的?
发表时间:2025-10-20 浏览次数:1086
一、流程总览
锅炉汽水系统以 “水的加热→汽化→蒸汽输出” 为核心,按你指定的关键路径运行:
给水→省煤器→汽包→下降管→水冷壁→汽包→主汽阀
系统通过自然循环实现工质流转,同时借助多级换热与分离保证蒸汽品质,核心设备包括汽包、省煤器、水冷壁等。
二、分步流程解析
1. 给水预处理(前置环节)
原水经化水离子交换器制成除盐水,储存于除盐水箱;再由除盐水泵输送至除氧器,通过热力除氧去除水中溶解氧(防止设备腐蚀),最终形成合格给水。
2. 省煤器加热:给水升温
设备作用:省煤器布置于锅炉尾部烟道,利用烟气余热加热给水,可将水温提高 40-60℃,使锅炉热效率提升 10%-15%。
介质变化:除氧给水(常温)→ 欠饱和水(接近饱和温度)。
衔接逻辑:加热后的给水经给水操作台进入汽包,完成 “低温给水→高温水” 的第一步换热。
3. 汽包初次分流:供水与储热
核心功能:汽包作为圆筒形受压容器,首次接收省煤器来水,兼具储水、稳压与分配功能。其内部储存的炉水通过下降管向水冷壁供水,同时利用容积缓冲工况波动(如负荷变化时减缓汽压波动)。
结构支撑:下降管入口设有十字挡板,防止产生漩涡导致带汽,确保供水稳定。
4. 下降管:工质输送通道
作用:作为水冷壁的供水管,将汽包中的低温炉水(密度大)通过重力输送至水冷壁下联箱,实现工质的下行分配。
流动动力:依赖 “下降管冷水(高密度)→水冷壁热水(低密度)” 的密度差形成自然循环,无需额外动力装置。
5. 水冷壁:蒸汽生成核心
设备特性:布置于燃烧室四周的平行管组,直接吸收炉膛辐射热,是锅炉主要蒸发受热面,同时可保护炉墙免受高温烧蚀。
介质变化:炉水→汽水混合物(约 10%-30% 蒸汽含量)。
传热过程:管内炉水吸收辐射热后部分汽化,形成密度较小的汽水混合物,在浮力作用下沿水冷壁上升管返回汽包。
6. 汽包二次处理:汽水分离
分离机制:返回汽包的汽水混合物需经三级分离保证蒸汽品质:
一级分离:汽水混合物切向进入旋风分离器,借离心力将水滴抛向筒壁,实现初步分离;
二级分离:蒸汽进入顶部波形板分离器,水滴黏附壁面形成水膜流下;
三级分离:蒸汽穿过清洗水层,通过密度差去除残留盐分与水滴。
介质输出:分离后的饱和蒸汽(干度≥99.9%)汇集于汽包顶部,炉水则留在下部继续参与循环。
7. 主汽阀:蒸汽输出控制
功能定位:作为饱和蒸汽的出口总阀,连接汽包顶部饱和蒸汽管与后续过热器系统。其作用是调节蒸汽流量,确保合格蒸汽按需求输送至过热器(进一步加热为过热蒸汽)或直接外供。
三、系统关键特性
自然循环动力:依赖汽包、下降管、水冷壁构成的回路,通过工质密度差实现无泵循环,节能且可靠性高。
蒸汽品质控制:汽包内置分离器、清洗装置及排污系统,可去除蒸汽中 99% 以上的水分与盐分,满足汽轮机做功需求。
安全保障:汽包配备水位计、压力表、安全阀等附件,实时监控水位与压力,防止干烧或超压事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