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物质锅炉以秸秆、木屑等可再生燃料为核心,其燃烧效率与环保性能直接依赖燃烧状态的稳定性。火焰与烟气作为燃烧反应的直观产物,其颜色变化蕴含着燃料燃烧是否充分、工况是否合理的关键信息,成为操作人员快速判断运行状况的重要依据。
火焰颜色是燃烧温度与氧气供给的“晴雨表”。正常燃烧时,火焰应呈现明亮的橙黄色,轮廓清晰且充满炉膛,伴有稳定的跳动节奏。这种颜色表明炉内温度适中(通常在800-1000℃),氧气供给充足,生物质燃料中的碳、氢元素能够充分氧化,热能转化率处于最佳状态。若火焰偏红且暗淡,轮廓模糊并伴有火星飞溅,则多为氧气不足或燃料含水量过高所致。此时燃烧反应不彻底,燃料中的固定碳无法充分燃烧,不仅会降低锅炉热效率,还可能导致炉排积灰结焦,增加设备维护成本。
火焰颜色过亮呈刺眼白色,需警惕局部过热问题。这种情况通常是过量送风或燃料过于干燥引发的,过高的温度(超过1100℃)会加速炉膛耐火材料的老化,甚至可能导致受热面结渣。而火焰出现间断性熄灭或呈青灰色,则可能是给料不均匀或炉排转速异常,需及时调整进料系统,避免因燃烧中断造成蒸汽参数波动。
烟气颜色则反映了燃烧产物的成分构成。理想燃烧状态下,烟气应呈淡灰色或近乎无色,这意味着燃料中的可燃成分已充分燃烧,仅残留少量不可燃的粉尘颗粒。若烟气呈黑色浓烟,是典型的不完全燃烧表现,多因送风量不足或燃料进料速度过快,导致燃料在缺氧环境下生成大量碳黑颗粒。这种情况不仅能耗激增,还会造成除尘器负荷过大,污染物排放超标。
烟气呈白色需区分两种情况:若伴随明显水汽且无异味,多为燃料中水分蒸发或烟气遇冷凝结所致,在潮湿天气或燃料含水率较高时属正常现象;若白色烟气浓度大且伴有刺激性气味,则可能是未充分燃烧的有机挥发分,需检查炉内燃烧温度是否过低。当烟气呈黄色或棕色时,通常是燃料中含有较多杂质(如秸秆中的焦油成分),或存在局部二次燃烧,需及时清理炉膛,防止污染物堆积。
通过火焰与烟气颜色判断燃烧状况,需结合生物质燃料的特性综合分析。操作人员应建立动态观察习惯,将颜色变化与炉温、负压等参数联动调整,才能实现生物质锅炉的高效、环保运行,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价值。